请输入关键字
提示
请登录后进入“我的保单”页面进行查询和下载
确定
取消
top
华泰人寿北京分公司消保宣传第6期
关爱父母 守好老年人钱袋子
发布时间:2025.03.14

现如今,社会上大量老年人独居在家,或与子女分开居住。子女往往因繁忙而无法经常问候或探望老人,对老人疏于关心,老人一边因为心理空虚没有精神寄托,一边难以抵挡骗子的花言巧语被引入精心设计的骗局从而上当受骗。不仅钱财受损,心理也受到创伤。在此呼吁大家共同关注老人身心健康,守护好他们的钱袋子。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诈骗形式,提示注意防范

 1. 虚假养老项目投资诈骗  

 案例:四川德阳某养老公司以“预订养老床位”为名,承诺高额利息回报,非法吸收107名老人资金119万余元。最终,该公司及负责人被判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,并处罚金。  
     防范措施:老年人应选择正规养老机构,签订明确的服务协议,避免轻信高回报承诺。子女应帮助父母核实投资项目的真实性,并提醒他们警惕“高息0风险”的骗局。
     2. 保健品诈骗  
     案例:某诈骗团伙通过虚构专家身份、伪造检测报告,夸大保健品功效,以高价销售保健品,骗取1100多万元。最终,11名犯罪分子被判诈骗罪,刑期2年至11年不等。  
防范措施:老年人应相信科学,身体不适时及时就医,避免从非法渠道购买保健品。子女应多与父母沟通,帮助他们识别虚假宣传。
     3. 冒充公检法诈骗  
     案例:贵州一名八旬老人被诈骗团伙以“纪念章投资”为名骗走8000余元养老钱。检察机关通过追赃挽损,最终为老人挽回部分损失。  
    防范措施:老年人接到陌生电话或遇到“公检法”要求转账时,应立即与子女或警方核实。安装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也能有效防范此类诈骗。
     4. “以房养老”骗局  
     案例:四川德阳一名犯罪分子以“代办社保”为名,骗取多名老人380余万元,用于个人挥霍。最终,犯罪分子被判有期徒刑11年。  
    防范措施:老年人应通过正规渠道办理社保、理财等业务,避免轻信“高回报”承诺。子女应帮助父母了解相关政策,及时识破骗局。

总结  
守护老年人的“钱袋子”需要多方共同努力:  
老年人:提高警惕,不轻信陌生信息,不贪图小利。  
子女:多与父母沟通,帮助他们了解新型诈骗手段。  
社会:加强宣传和打击力度,营造“人人反诈”的氛围。



上一条: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|2023年“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”活动北京启动仪式成功举办
下一条:3·15教育宣传 | 深度剖析“非法中介”乱象,科学捍卫自身合法权益